为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广外亚非语言文化学院自6月29日至7月5日实施两项SPARK高水平暑期研学项目,即:“翻译之桥:培养全球化时代的翻译人才”系列讲座和中阿共建“一带一路”视角下的汉阿互译,旨在进一步强化学院国际化办学特色,为学生提供“不出国门看世界”的宝贵机会。
“翻译之桥:培养全球化时代的翻译人才”系列讲座邀请到土耳其安卡拉哈哲·巴依然大学(Ankara Hacı Bayram Veli University)的知名汉学家、翻译家吉来(Giray Fidan)教授,为土耳其语系本科生进行授课,吸引了来自各年级的近20名学生报名参与。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得以学习了当代翻译人才所需的技能和素养,包括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职业发展以及跨文化交流等,并结合所学翻译理论与技巧进行了翻译实践与调研报告。吉来教授著作等身,授课经验丰富,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学习了如何解决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如何通过注释和背景资料帮助读者理解原作内涵。通过学习,同学们认识到译者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更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敏锐的文化感知力。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跨文化翻译的理解,还明确了未来在翻译领域的努力方向。部分学生在活动结束后自发组织了翻译读书会,希望继续交流与学习相关知识。
吉来教授在授课
中阿共建“一带一路”视角下的汉阿互译项目邀请到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娜希德(Nahed Abdulla)教授,该课程吸引了各年级近30名同学参与。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汉语与阿拉伯语的在思维、文化方面的异同,也将每节课所学的翻译技巧逐步运用至新闻、文学作品的实践运用中。娜希德教授通过举例中阿双方在“颜色取向”、“数字取向”等例子让同学们直观了解到中阿的文化差异,并以有关“一带一路”的新闻文本为例,介绍了状语、多项定语、“把”字句的翻译技巧,向同学们演示更贴合阅读者习惯的中阿互译方法。课程结束后,娜希德教授还与系主任劳凌玲老师一同与学生座谈,交流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学生们表示,通过此次学习受益匪浅,对中阿互译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并真诚感谢教授的耐心解答。会议结束之时,劳凌玲老师总结道,此次活动构建了中阿交流的桥梁,希望同学们能在中阿互译的道路上有所成长,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广外学子。
娜希德教授在授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院院领导与两位教授进行了交流和座谈,对两位汉学家参与此次活动表示感谢,并对未来与专家和其所在国外院校的进一步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悉,SPARK暑期研学项目是学校深化国际化办学特色、拓宽本科生国际视野、实现“不出国门看世界”的重要实践。通过参与这一暑期课程,并经学校教务部审核通过后,学生可直接获得教学计划中的必修或选修课学分。这不仅有效提高了亚非学院在国际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成效,同时也是学分制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探索。该项目反映了学校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需求的积极响应,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步骤。亚非学院将继续推进国际化教育进程,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国际交流机会,助力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自我成长与职业发展。
学院领导、SPARK高水平暑期研学项目负责人与项目专家合影
文字:冮一辰、龙慧鑫
图片:劳凌玲、冮一辰、欧阳奕豪
初审:劳凌玲、黄嘉玲
复审:牛子牧
终审: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