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学术动态
位置: 首页 > 科研学术 > 学术动态 > 正文

AI 浪潮下的非通用语种教育革新——北京大学姜景奎教授解读师资建设与人才培养新路径

作者:   时间:2025-07-07   点击数:

2025年6月20日,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南亚区域国别研究专家姜景奎教授应邀来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亚非语言文化学院,与教师们就“AI 浪潮下的非通用语种教育革新”为主题进行座谈。座谈由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田克萍副院长主持,学院教师共同参与,现场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厚。

 

探讨小语种生存与发展:坚守与创新并重

姜景奎教授首先聚焦中国非通用语种专业的现状与未来。他结合自身多年的学术经历,回顾了我国小语种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当前小语种学科面临的挑战,如生源波动、就业市场变化及学科边缘化等问题。他强调,小语种专业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同时注重学术创新,避免陷入单纯工具性学科的困境。他以印度语言文学研究为例,分享了自己如何从语言学习拓展至文化、历史、宗教等多维度研究,从而构建更完整的学术体系。

AI与小语种:利剑而非威胁

针对当下热议的AI技术对语言学科的影响,姜教授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认为,AI并非小语种专业的“替代者”,而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善用。例如,AI可辅助语言教学、翻译及语料分析,极大提升研究效率,但人文领域的深度思考仍需学者主导。他鼓励在场师生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AI+小语种”的新型研究模式,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文学文本、构建智能语言学习平台等。

 

创新人才培养:跨学科与国际化并进

在互动环节,多位教师就小语种人才培养向姜教授请教。他提出,新时代的小语种教育应突破传统模式,注重“语言+专业”的复合型培养。此外,他特别强调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建议加强海外合作,让学生真正沉浸于对象国语言文化环境中。

 

本次座谈持续近两小时,内容翔实、视角前沿,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姜教授的分享为小语种学科在AI时代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也为广外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的学科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图文:谢淼

初审:戴国宁

复审:田克萍

终审:梁 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亚非语言文化学院

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第一教学楼 510420

Copyright 2024 | 网站维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手机版